序言
作品欣赏
艺术介绍
展览图集
视频档案
新闻报道
成交记录
联系我们
  上天造物,后天成仁。无论是接触到韩老师的画还是接触到他的人,都能让人感受到“仁”在中国文化人骨子里所散发出来的魅力。孔子有云,“恭、宽、信、敏、惠。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艺术家没有恭,就不会有对中国文化的敬畏心;没有宽。就无法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没有信,就不会有对艺术生活甘于寂寞,不懈追求的力量;没有敏,就难于感知大千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生命;没有惠,也就没有了爱、没有了真、没有了善、没有了美、没有了良知。希望大家能够走进韩敏的艺术世界,更企望大家能走进韩敏老师的内心世界。
                                                                                                                                                                                                     ——照诚法师(龙华寺方丈)




 
幻灯播放 / 停止播放
韩敏《荷塘清趣》39x132cm
《荷塘清趣》赏析
韩敏《坐禅》40x113cm
《坐禅》赏析
韩敏《喜上眉梢》106X58cm
《喜上眉梢》赏析

韩敏简介:
  韩敏,浙江杭州人。1929年出生,幼承庭训,耽心翰墨。曾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员,从事连环画、年画创作,上海市第九届政协委员,上海书画研究院院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委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文史馆馆员。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先後赴新加坡、澳门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影响广泛。其仕女画作品堪称画中精品,绘画线条细如蚕丝,优哉游哉,作品浑然天成。代表作《黄冈竹楼记》亮相第十二届上海艺术博览会,《红楼四艳》亮相第十三届上海艺术博览会,《郑板桥》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
  
  艺术简历:
  1952年,入职于上海人民出版社,从事连环画创作。创作水墨连环画《幸福的童年》,获得“上海市第一届连环画展”二等奖。
  1964年,作品《毛主席和我们心连心》,荣获“全国年画宣传画展”一等奖。
  1964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1971年,创作并出版连环画集《白毛女》,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74年,参与创作并出版连环画《龙江颂》
  1981年,单线白描作品《谢瑶环》获得全国美术作品二等奖。
  1983年,当选为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
  1984年,作品《郑板桥》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
  1985年,作品参加“新加坡韩敏作品展”。
  1992年,当选为上海书画研究院院长。
  1992年,作品参加“澳门韩敏作品展”。
  1993年,受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
  1998年,作品《竹林七贤》及《金陵十二钗》参加由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发起组织的“上海百家艺术精品展”。
  2002年,当选上海市第九届政协委员。
  2002年,代表作《竹林七贤》亮相第六届上海艺术博览会。
  2005年,当选为华林书画院院长,“华林三友(韩敏、茆帆、照诚)书画展”于上海龙华古寺举行。
  2008年,代表作《黄冈竹楼记》亮相第十二届上海艺术博览会。
  2009年,代表作《红楼四艳》亮相第十三届上海艺术博览会。
  2009年,“墨香逸兴--韩敏书画展”在大连图书馆白云美术馆开幕。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大连创作中心、大连图书馆、大连正觉讲寺、大连庄河兴隆寺等主办。市领导董长海、施中言等出席开幕式。<<<<
幻灯播放 / 停止播放
画  家  韩  敏

                                              ----写在韩敏先生大连画展之前

 

  得知上海著名老画家韩敏先生要来大连办画展了,作为韩老的学生心里无比多高兴了,这是我们盼望已久的喜事,今天终于实现了。韩敏 1929年生于浙江杭州。原任职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连环画创作。诗、书、画俱佳,所作人物仕女,花鸟竹石,独具风格,既富传统功力又不失时代风貌.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先后赴新加坡、澳门等地举办个人书画画展.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书画研究院院长。1993年受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韩敏先生自幼学从父学习传统绘画,50年代开始从事连环画创作,近30年来主要以中国画创作为主。在韩敏先生笔下,无论花鸟草虫、鳞介走兽,皆所精善,他最擅长的还是古典人物画,他笔下的人物气韵高古,形神俱肖,其仕女气清韵雅,线条流畅,造型优美,把各种身份的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韩敏的画风清新灵动而又兼具缜密工细,雅俗共赏。这种源于海派绘画早期传统的画风使得他的画在觅得了众多的知音。

  韩老自幼学画,记得有一次,和照诚法师拜访韩老师,从来没有敢主动问起韩老的画学师承,照诚法师指着韩老对面墙上一个嵌有书法作品的小镜框说,这是韩老的师傅写的,只见这篇诗文写的清奇古劲,落款写有“小梅”的字样,因为学识有限,不敢多问,也不知小梅是何许人也,因为是师爷写的字,只是拜了三拜,不敢多说。回来查了资料才知道,小梅全名叫韩小梅,是韩老的父亲,是民国时期杭州城里身兼众艺的名画家。韩小梅的仕女画与肖像画为世所重,连环画当时与顾炳鑫齐名。他的子女中,有5个儿子由于他自幼的精心培育,遂能一一成材,成为驰名江南画坛的“韩氏五虎”。韩澄是老大擅长人物,老二韩敏任上海书画研究院院长,老三韩山在苏州画院,有《韩山动物画集》问世,老四韩伍擅长古典人物,老五韩硕曾任上海国画院院长。韩氏兄弟的画风各异,但是有一点则是相同的,那就是对于艺术、对于中国绘画的热爱。子承父业,青出于蓝,画史上或许并不乏其例,然一门兄弟皆为画家,且皆有所建树,甚而成大名者,这在近现代也是少有的。

  韩敏先生1929年7月出生于浙江杭州,排名老二,幼年时即随父亲学习中国传统绘画技艺,从小受到父亲的亲自传授和教诲,逐步掌握了中国画的绘画技法。他的童年正值抗战时期,世道艰难、生活坎坷,即使在这样的环境里,父亲韩小梅还是坚持教授韩氏兄弟们诗文书画,直到今天,韩敏还是记得那时他们兄弟几个轮流做模特儿的情景。“少年不识愁滋味”,当时的韩氏兄弟,竟也乐在其中,因为在艺术氛围的熏陶下,他们已经将父亲的意志潜移默化为自己的兴趣所在,虽然还谈不上远大目标、崇高理想,但是至少,涂涂画画中给他们带来的乐趣,是真诚而又自然而然的。加上韩敏从小就养成的勤于思考和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再加上自身的聪慧和机敏,灵感和悟性等因素,少年时代的韩敏就显露出美术绘画的天才。然而,由于当时的社会时局动荡不安,韩敏的绘画艺术之路很是艰辛,他的绘画除受到父辈严格的教诲和启迪外,还和他自身好学和平时刻苦练习绘画的积累是离不开的。实际上,在人们都叹服于他的技巧和敏锐的艺术才华的时候,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在绘画上下的苦功,那是在严格近乎苛刻的要求下练就的对艺术一丝不苟的习惯,同时也练就了不轻易放弃的毅力和随机应变的机智。这些基本功为日后绘画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得他的绘画技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或许是性格使然,或许是环境影响,更有可能是两者各为表里,才成就了韩敏独特的画风。

  1949年上海解放后,此时已经来到上海的韩敏,于1952年进入上海私营出版机构长征出版社工作,成为一名连环画创作员,先后为长征出版社和上海其他私营出版社绘画过多部连环画作品。1954年,他离开长征出版社,被吸收进入上海新美术出版社工作,仍任连环画创作员,继续连环画的创作。1955年1月取消公私合营后,他随新美术出版社一起并入到新成立的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仍然继续进行自己喜欢的连环画创作,1958年韩敏一度改画年画。至文革爆发前,韩敏获单独,或合作参与绘画连环画作品多部,他绘画的连环画作品均获得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文革中,虽然放慢了创作脚步,但仍然创作了很多的连环画作品,犹以样板戏为题材的连环画为多。改革开放后,韩敏也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创作空间,从新开始了艺术创作的第二春。从此,老画家焕发了艺术的青春。他先后又绘制多部连环画作品,并在评比中获得大奖。除了绘画连环画外,韩敏还进行中国画的创作,对中国画的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等艺术无一不精,绘画风格独特。是一位造诣颇深的画家。

  解放以后,我国的连环画创作进入到一个高峰时代,出现了一批卓有成就的连环画家,其中韩氏兄弟便是这支队伍中的一股重要力量,他们根植于连环画,在连环画创作的史上留下了深刻的足迹。八十年代以前,当电视和动画片还没有普及的时候,连环画就和今天的卡通片一样是盛极一时的儿童读物,那个时代几乎没有一个青少年不读连环画的,一本小人书不知寄托了多少人童年时代的喜怒哀愁。不光青少年,就连很多成年人也痴迷于阅读和收藏连环画。韩敏先生擅长于现代和外国题材连环画的绘画,绘画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在绘画表现手法上,韩敏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精华,同时他也善于吸纳前辈画家的绘画专长,又能做到在外来西洋绘画技法的运用上为我所用,取长补短,大胆创新。1952年由他创作的《幸福的童年》水墨素描连环画,就是很好的结合了中西绘画技法的佳作,此书一经出版,就给广大的读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并在当年一举夺得上海市第一届连环画评奖绘画二等奖。1981年创作的《谢瑶环》连环画,获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二等奖。韩敏先生创作了大量的连环画作品,逐渐在画界闻名,如《白毛女》、《郑板桥》、《林家铺子》、《焦裕禄》、《奇袭白虎团》、《苏武》、《三国演义》等50多部,都是家喻户晓的名作,深深的影响了一代人。

  韩敏先生不仅精于连环画创作,他始终没有间断过中国书画的创作和探索,在人物、禽兽、山水、花鸟、书法等等方面皆有很高的造就,博得美术界的一致好评,被已故的绘画大师顾炳鑫先生誉为“全能画家”。中国的绘画史进入到近代,犹以海派绘画的异军突起而突然变得清新夺目起来,从早期的赵之谦、虚谷、任伯年、吴昌硕到现代的诸多名家,继承中国的笔墨精神,笔法多变,色彩清新,雅俗共赏,书画并重是海派书画的一贯精神。其中不乏诗书画印的四绝全才,也有人物、花鸟兼善的能手,任伯年便是一个人物山水花鸟皆成妙品的大家,其后的海派画家多以花鸟兼长,在人物上能突破任伯年的并不多见。特别是五十年代以后,由于上海发达的出版业,连环画的创作大大提高了壮大了海派人物画的队伍,其中很多连环画画家转入国画创作,扎实的基本功,为海派的人物画创作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改变了海派绘画上个世纪前半叶以花鸟为主的单一局面,所以很多人物画佳作频频出现。韩敏先生也是由连环画创作转入国画创作的一个重要画家。成为八十以上老画家中的佼佼者。在上海人物画画得好的八十以上的老画家以程十发、刘旦宅、韩敏号称“三老”,由于程十发先生的过世,只剩下刘旦宅和韩敏先生了,其中犹以韩敏先生的创作激情最为活跃。他每天不到八点便已经坐在画室里开始创作,是真正活在绘画里面的艺术家。韩敏先生的人物画根植于传统,尤其是海派大师任伯年的影响最大,韩敏先生又是一个特别善于学习古人的大家,他学习传统的人物画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洞其笔力,察其神韵,又能直接从现实生活中取得第一感受,所以他笔下的人物不论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不论高僧名士还是仕女佳人,都能各取其态,形神并举,不愧当今海派人物画的领军人物。古人论画认为传神之难在目,东晋大画家顾虎头云:“传神写形,都在阿堵之中。”韩老的人物善于把握不同身份性格的人物的传神之处,突破了以往海派人物画、仕女画千人一面,远离生活的局限,能够通过丰富的高度概括提炼的人物形象,传达他对人物内心感受。他的画,用笔畅快,设色清丽,造型夸张,从他的人物形象中既可觅到他揣摩明代陈老莲,清代任伯年的痕迹,更多的是他七十多年以来极力地丰富笔墨经验和现实感受,所以他的人物画清丽而不荒糜,夸张而不失法度,笔法张弛有力,时而轻描淡写,时而泼墨运彩,运用自如。在笔法上,能够见笔见墨,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尽得自然之势。他画的竹林七贤情态各异,神和形殊;他画的观音,双目低垂,慈悲庄严,他画的智永高古深沉,如同老鹤临风,他画的杨贵妃雍容华贵,仪态安闲;他画的达摩超凡入圣,独来独往……很多精品画作被大量印刷,广泛传播。民间更是争相仿效,足见韩老画作影响力。作为画家,能把画画的民间喜爱,专家叫好已经很不容易了。这种源于海派绘画早期传统的画风使得他的画觅得了众多的知音。或许是性格使然,或许是环境影响,更有可能是两者各为表里,才成就了韩敏独特的画风。

  海派绘画中画鸟画创作占去了大半天地,出现了很多的画鸟大家,韩敏先生除了精于人物之外,他的花鸟画也独出新意,雅俗共赏。花草树木,禽鸟鱼虫,在他的笔下都被表现得活灵活现,这来自于他深厚的传统绘画功底,和他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切实感受。在韩老的花鸟画里,最常见的题材就是墨竹了。“宁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画竹在中国古代独立一科,文人雅士多有以专擅墨竹名重于世者,宋代的文与可,元代的李息斋,明代的夏昶,清代的郑板桥都是画竹史上的重要人物。其他各家或以专长,或可兼善,皆有陈迹可观,所以此道最难精妙,难出前人窠臼,画家故有“半生兰,一生竹”的感叹。韩老善画墨竹,他从小生在竹乡,爱竹,画竹,乐此不疲,并能自成面目,他细心揣摩古人笔墨,并深入观察生活,所以他笔下的墨竹,生动多姿,笔笔生风,笔墨淋漓,堪称当代画竹高手。早年韩老曾创作过连环画《郑板桥》获过美展的大奖。韩老喜欢郑板桥的性格,喜欢郑板桥的书画诗词,更同郑板桥一样,喜欢竹子的高凤量节,那种宁为直折剑,不做曲全钩的君子气度,所以他笔下的墨竹,不是来自画谱,而是来自生活,能够做的随意生发,含风带露,自成面目,海上画界素有“韩板桥”的雅号。韩老的墨竹画不像传统的墨竹画那样专门以竹子作为单一题材,他画的竹间常常会配以神态各异的小鸟,或与各色人物相伴,相得益彰。他的竹画里有时以竹子作为主体,小鸟穿梭其间,或浅吟低唱,或跳跃留连,或沉静传神;有的时候墨竹作为画面的布景,与他笔下的人物相伴成趣,不论是文人高士,还是仕女佳人,都经常以墨竹作为背景,再配上他那奇绝多变的书法,画面顿时变得清新感人,极大地丰富拓展了墨竹画的画境。

  雅集合作是中国传统一种常见的书画创作形式,韩老是个很随和的人,并不是那种孤高自赏自以为是的画家,他很愿意与自己投缘的人一起合作画画,对于同辈的合作它当成切磋技艺,交流经验,对于同名士大德合作,他为的是逗禅见性,随喜功德,对于与弟子间的合作,为的是传授心得,鼓励后进。要论合作最为密切的就是近几年来驰名海上的“华林三友”了,在上海龙华古寺的东南端有一座静雅别致的江南园林,这就是塔影院,园内流水潺潺,蕉风竹影,是一个令游者息心绝虑的绝妙所在,韩老的画室便坐落在此院内,华林丈室的照诚法师和华林博物馆的茆凡先生常常聚会于塔影院内,笔墨往来,诗词唱和,颇有一番古风清韵,所以“华林三友”成为海上文人乐道的组合。三友合作的精品也不断出现,为韩老的书画创作增添了新鲜的内容。

  韩老师今年82岁了,但他有年轻人的心态,喜欢和年轻人交朋友。和他交谈总是能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真诚,他谈笑风生,诙谐幽默,从不矫饰造作,也从来不以大家自居,时时刻刻总是一种平易近人的态度,就是第一次和他接触的人也会感受到他那种真挚的热情,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谈到开心的话题他会和年轻人一样喜笑颜开,谈到不开心事或者不公平的事,他也会和年轻人一样拍案而起,义愤填膺,它同他的画一样,追求美好,拒绝丑恶,他用他的为人和他的画笔构建了一个他理想中的世界,这个世界有古有今,只要是他认为美的东西,他都会费尽心思去刻画,去表现,他既向往竹林七贤式的风流飘逸,也爱西施、昭君那样的美人,即对高僧大德恭敬膜拜,也对花鸟虫鱼体微仁爱。我在问及韩老的画学心得时,韩老精彩的总结为:“一要讨,二要偷,三要抢。讨,就是要认真讨教,敢于向生活讨教,向自然讨教;偷,就是善于学习,既要学古人,也要学今人;抢,就是抢时间,要勤奋工作,不要好吃懒做。”话语幽默,含意深刻,精辟总结了他一生的创作经验。

  韩老一向过着简朴平凡的生活,要论润格,韩老在上海可算是炙手可热头号名家,很多藏家,为有他的真迹引以为荣。韩老也不缺钱花,而他花钱的地方并不多,画室里也不像很多大师那样,铺张华丽,虚张声势,他的画室就如同一个普通的读书人的书房一样,简单平易,除了一张画案和会客的沙发剩下的地方就被大量的书籍和画稿占据,完全一幅全力工作的状态。他每天不到八点便坐在了自己的画室里开始伏案工作,很多人奇怪,韩老都八十几岁的老人了怎么还那么拼命的画画、工作。其实他早已把画画当成了自己生命的全部,只要拿起画笔,就不觉得疲劳,反而其乐无穷,活力焕发。所以画画对他来说不是工作不是压力,而是生活。也正因为他时刻动笔,勤于思考,平凡而富于规律,恰如一种老僧坐禅般的淡定,使他忘记了时间的存在和画价的高低。有人告诉韩老,您知不知道您送某某的画在拍卖会上卖出了几十万,韩老经常置之一笑,很多人不理解其中的含义,其实韩老已经在他画画的过程当中实现了了他全部的价值,至于画卖的好坏,它并不是很是在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国内的收藏业也一下子红火起来。韩老的画作早已成为嘉德,瀚海等大拍卖公司追捧的名画画家,有的画商把韩老画作当成生财之道,有时为了拿到好作品绞尽心智,不择手段。其他有的小拍卖公司也在利益驱使之下,常常将伪作混入其间鱼目混珠,还有的人把韩老赠送的纪念画作送拍牟利,对于这些韩老只是一笑置之,从不算计,他只是兢兢业业地画画,从不问得失成败。而对于慈善事业,他从来没有顾及过自己年迈的身体和高昂的画价,总是能够从善如流,他把这些都认为是作为画家能够积德行善的最好机会,就在今年年初的上海龙华寺举办的慈善拍卖会上,韩老的的一幅《观音》由照诚法师书写心经,被拍到了70万元成交。为了这个慈善拍卖卖会,韩老精心准备画作,为的是多画一些画,多拍一些钱,多为灾区作点贡献。他的行动表现的直接,他的感情来得真切。

  韩敏老师的书画艺术早已名重四海,蜚声艺坛。了解韩老的人都会感受到到他的真诚,正如照诚法师在画展的前言中说的:“喜欢他的人,胜过喜欢他的画……越是走近韩老,越是能从他身上感受到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生命能量:包容、谦和、友善、真诚、诙谐、执着,对艺术从不满足、对生活充满信心,也许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说的厚德载物的真正内涵吧!”

  早在三四年前,大连的朋友便建议韩老能来大连办一次画展,但每次跟韩老提起此事,他总是笑笑说:等等、再等等……在江南地区,韩老的画作早已成为藏家争相追随的名手,韩老整日笔耕不辍,新作大多为人抢购,名作多流布世间,想一下子凑足几十幅佳作同时展出实在不易,所以画展一推再推。这次在上海龙华古寺照诚法师和大连图书馆张本义馆长的积极推动之下,终于促成了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这一次画展的作品基本上都是韩老为画展特意制作的,其中有国画,有书法,展示了韩老近期的创作风貌。在层林尽染的暮秋的大连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色。藉这次展览的机会,衷心希望大家能够近距离走进韩敏老师的艺术世界,更希望在以后的时空里,韩敏老师能有更多的因缘走近大连这个美丽的地方,与大连更多书画艺术界的朋友们一起用智慧为建设和谐社会,创造清新与祥和!



 
大拍卖公司开始走平民路线字号

  2013年03月10日12:36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作者:詹皓

  
  晚报讯 随着荣宝斋(上海)拍卖有限公司将于3月16、17日在远洋宾馆推出第一期 “大众收藏拍卖会”,告示了2013年一个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最新动向大公司也开始走平民路线了。
  
  近一年来,为了挽回成交下滑趋势,各大拍卖公司都动足了脑筋,最近几个月,又开始尝试走低价平民路线。比如本次荣宝斋(上海)的大众拍卖,瞄准了普通藏家市场,推出上千件价格实惠的优秀艺术品公开拍卖。有不少艺术品是无底价拍卖,拍卖师报出一个极低的起拍价,如果只有一个人应价,就可以拿走拍品,因此,这样的拍卖往往被视作捡漏的良机而备受普通藏家欢迎。荣宝斋(上海)方面认为,艺术品市场虽然让人跃跃欲试,但是动辄数十万元甚至更高的投入,让很多“新人”望而却步,收藏不是有钱人的专属,大众也可以参与,因此特地为普通藏家寻找了一大批性价比很高的拍品,争取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收藏的乐趣。
  
  拍品方面,有从吴昌硕、冯超然、程十发、唐云、江寒汀到当代陈佩秋、韩敏的海派书画艺术品,尤其是十多件韩敏作品,都经过作者本人鉴定,囊括了韩敏各个时期的精心之作;新金陵画派中,有“金陵四家”钱松喦、亚明、宋文治、魏紫熙数幅作品以及当代名家徐乐乐、江宏伟、朱新建、喻慧等的作品;此外,还有齐白石、黄胄、李苦禅等名家大师佳作以及一批古代书画;文玩杂项中也汇集了笔洗、水盂、臂搁、镇纸等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作品。
  
  此次荣宝斋(上海)还准备了一批以往从未在拍场露过面的 “生货”,比如王个簃弟子“新传”上款的陆俨少、程十发、刘旦宅、吴作人、叶浅予五位大师的精品力作。 “生货“的出现往往最为市场关注,定会成为春季上海一场藏家的盛宴。


“全能画家”韩敏办展(图)

  2012-11-20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 詹皓

 
    
  晚报讯 本届上海艺博会上,煌杰画廊推出韩敏等三位画家的作品,对韩敏作品感兴趣者络绎不绝,因此紧接着艺博会之后,煌杰画廊于11月23日至12月23日在愚园路356号画廊内,专门举办一场韩敏画展以飨爱好者。
  
  韩敏曾任上海市第九届政协委员、上海书画研究院院长,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上海市美协理事、上海文史馆馆员。他创作了《白毛女》、《郑板桥》、《林家铺子》、《焦裕禄》、《奇袭白虎团》、《苏武》、《三国演义》等50多部家喻户晓的连环画,并参加了第六届全国美展。韩敏在人物画、动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和书法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全面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受到学术界一致好评,他还被已故绘画大师顾炳鑫先生誉为“全能画家”。此次展出韩敏最擅长的仕女画、古典题材、吉祥题材作品近40件。




海派老画家 拍场受青睐


  2012年10月27日14:59   新民晚报

 
  ■韩敏《春夜宴桃李园图》今年上海艺术博览会将于11月1日至4日在上海世贸商城举行,本市老牌艺术机构煌杰画廊也将应邀再战艺博会。此次煌杰画廊一口气拿下四个展位,将力推老画家韩敏、旅美画家施立华和稍微年轻一辈的王兵。
  
  海派老画家韩敏,1929年出生,曾担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员、上海书画研究院院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文史馆馆员。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拍卖会上也屡创新高,影响甚广。韩敏人物、山水、花鸟等题材无不擅长。同时熟谙诗文,更擅长郑板桥的六分半书,笔墨秀雅俊逸。在艺术家里,能同时擅长人物、花鸟、山水又有画坛影响力的并不多见,而腹有诗书,能创作诗文入画,并且写得一手好字的韩敏,更是全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文脉。在拍卖市场上,韩敏的绘画作品一直深受藏家的青睐,今年9月8日,韩敏的《红楼四美图》册页(八开)荣宝斋(上海)的拍卖会上拍出了82.8万元的高价。 皓闻



  苦日子里走出来的申城画家韩敏坚持捐款捐物十余年
 

  2012年6月15日 09:45

  来源:东方网 作者:程琦 选稿:实习生 王骏昊

  东方网实习记者程琦6月15日报道:中华民族传统佳节端午节即将来临,不少人都会送给亲人、长辈、朋友送一份粽子,表达浓浓的亲情。沪徐汇区湖南街道一位老人,心里却惦记着左邻右舍的孤寡老人,他就是沪上知名书画家韩敏。昨天,韩敏亲手将100份粽子送到孤寡老人手中。
  
  其实,这样的善举,韩敏老人早已不是第一次。每到逢年过节,韩老都会捐钱、捐物。碰到灾害,韩老还会义卖自己的画作,爱心慈善从不停息,而这一奉献就是十余载。“我总是觉得,现在条件好了,就应该多奉献点。社会是一个整体,人就是应该互相关心。”著名书画家韩敏在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说。
  
  苦日子里走出来的画家
  
  韩敏,1929年生于杭州,在13个兄弟姐妹当中排行老二。父亲当时是一位不知名的画家,在韩敏八九岁的时候,全家随父迁到了上海泰安路。当时的泰安路还是个城乡结合部,农家小院,初来上海,无依无靠的他们,韩敏要一边和父亲学画,一边照顾弟弟妹妹,日子过得很是贫寒。
  
  正是因为经历过贫苦的生活,给韩老诸多创作的源泉和最深刻的生活体验。“小时候就是苦过来的,所以我能体会到生活的不易。现在我生活好了,就该想着需要帮助的人。”韩老颇有感慨地说。
  
  汶川地震期间烈日下泼墨义卖
  
  汶川大地震,举国悲痛,这样的悲痛同样也触痛了韩老的爱国之心。韩老坐在电视机旁,时常是一边看,一边流泪。几天后,韩老就要过八十大寿,老伴给了他两万块钱,说是过寿专款。“我还过什么生日啊,祖国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我要把钱捐出去,捐给灾区。”韩老回忆说。
  
  韩老认为,过寿的两万块钱还不够。为了募集更多的钱,韩老还在龙华寺参与书画义卖。头顶炎炎烈日,韩老不停的墨泼书写,一个字一千块钱,一天下来,共写了一百多张,共卖了十万元。韩老对记者说:“我年纪大了,其实真的是蛮累的。但是当时不知道自己是股子什么劲头,就一直在写。”虽然生日没有过成,但是亲戚好友都被韩老的义举感动,纷纷给韩老补过生日。
  
  一度纠结到底要不要再捐款
  
  韩老不仅仅在汶川地震时候捐款。但凡有灾难、有需要,韩老都会义拍义卖自己的画作,所得款项全部捐出,奉献爱心。
  
  这样执着的韩老,也曾有一度的犹豫迟疑。那就是郭美美事件曝光后,社会的舆论对慈善捐款,有了不同的声音,对红十字会的信任也是降到了冰点。
  
  韩老说:“我一度很纠结,真的不知道钱到底有没有捐到地方,还要不要捐款。”

  尽管萌生过这样的想法,但很快韩老,还是坚定了自己做慈善的信念。韩老说:“其实,我能看到改变。例如,我在街道的捐款、捐物。街道都会把明细表给我看,让我知道,我的这份心到了受捐者者手中。我这么大年纪了,做这些就是尽一份力。”
  
  吃饭付小费比餐费还多引争议
  

  韩老的爱心不仅仅体现在大事上,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是处处留温情。平时去餐厅吃饭,韩老每次都会给服务员小费,有的时候这小费比餐费还多。服务员乐开了花,没想到碰到大主顾。可是韩老这样的行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甚至还一度引发非议。
  
  韩老说“我不在乎别人说我什么,那些孩子从外地来不容易,我能够理解他们的苦。”
  
  采访中,记者试图让韩老说更多关于这些年来所做的善举,但韩老看起来并不愿多说。湖南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韩老就是这样的人,做了很多好事,但异常低调。韩老不为钱不为利,十多年到底做的多少好事大家都不知道。


 

“平民慈善家”走热上海坊间


  2012年08月14日 18: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8月14日电(郑莹莹 达利敏)在一些慈善机构的声誉颇受影响的而今,“平民慈善家”在上海开始涌现,投身坊间,将爱心零距离递给社区困难群体。
  
  84岁的韩敏如今是上海徐汇区湖南街道家喻户晓的“平民慈善家”,从事慈善十多年,被人评价为“做慈善做上了瘾”。
  
  韩敏是沪上一名书画家,炎炎夏日,他借自己的生日宴,以书法作品换爱心款,筹措数万元资金,为社区的残障人士送来大米、绿豆、食用油等物品。这仅仅是他多年来捐赠中的一次,他说,他所做的微不足道,“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耄耋之龄,有关慈善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韩敏说自己只是做想做的事,最开心的是,影响了周边的家人、朋友,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关心困难群体的慈善活动中来。
  
  像是韩敏一样的“平民慈善家”,而今在上海有了发展的沃土。这些平民爱心人士,更为信任其所在的街道慈善站,向社区困难群体伸出爱心之手。以上海徐汇区湖南街道为例,自2007年成立“慈善工作站”以来,而今已受到坊间热捧。爱心人士到这里,不仅可以指定具体的捐赠群体,还可以放心看到“捐款一分不少地捐到了哪里”。该社区慈善工作站定期公开账目,接受居民监督,还发动第三方参与管理监督。另外,与普通慈善组织按规定收取一定量的管理费用不同,该社区慈善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工资与行政办公支出等所有管理费用,都是由街道承担。一位捐赠人士说,社区最直接了解百姓生活,社区办慈善,只要公开、透明,就能帮到最需要帮助的百姓。(完)


 

不施丹青亦动人
 

  线描又称白描,中国古代很早就运用于生活和艺术之中,如汉砖造像的线条,敦煌壁画中的大量线描等,因简洁概括而又变化无穷,拥有独特的表现力与装饰性。唐代的吴道子、北宋的李公麟、明清的陈老莲和任伯年都是线描高手,流传至今的《八十七神仙图》、《朝元仙仗图》等经典之作,也已成为历代名家的临摹范本。

  线描对画家来说是非常重要,针对不同的物象采用不同的线描表现很有讲究,因此,当代画家都很重视。但是线描的强与弱又和书法紧密相连,书法功底扎实的线描功夫才能出彩。就像老画家韩敏的书法隶、篆、草、行相兼,高古典雅,自成一格,加上他对陈老莲和任伯年的线描研究,使他的线描作品出手不同凡响,无论是静态轮廓的勾勒,还是动态韵律的表现都显得千姿百态。

  如他的人物线描非常讲究差异化刻画和环境的渲染衬托。同样是仕女,因贵妇与丫鬟的身份不同,从面相神态到衣裙饰纹的处理上,韩老会采用不同的墨线来表达不同的质感:贵妇的衣纹线条长而紧劲连绵,连花饰的点缀也是精致而细腻,尽管没有颜色,却达到庄重富丽的艺术效果;而丫鬟的衣饰用线相对简练,仍不失流畅自然,飘逸的裙带舒展飞扬,富有韵律。一个含蓄,一个奔放,体现出不同的精神状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韩老的佛道人物风格独特,他画的达摩对形体的取舍相当到位,并用行草手法和枯墨运笔,寥寥数笔就刻画出达摩的神态和僧袍粗糙的质感,表现了佛道的庄严和神秘。

  韩老的线描花鸟草虫同样精彩纷呈。他的双勾竹与兰花都不用打底稿,上手就写,韧而秀劲,能展能收,能疏能密,高古清雅,使人感到清风飘动,仿佛置身于清幽岩壑之间;他的稻穗,蝉身薄翼,蜻蜓双翅,蟋蟀对须等等,无不刻画得精细入微,栩栩如生。体现出韩老丰富而深刻的生活观察力和炉火纯青的笔墨技巧。因此他的作品人见人爱,雅俗共赏,往往使人入神于形、神、意融汇一体的艺术境界,却难以想到这是出自一位耄耋老人之手啊。对此,韩老笑道:“线描的最高境界是不施丹青照样光彩动人,老夫深感艺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还要学呵。”

  晓笛 大乔
 








运营:上海澳中在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上海澳中在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理科大楼 A楼1708室
电话:021-34280836    传真:021-32201289    邮编:200062
客服邮箱:William.Qiang@aconline.com.cn
热门词搜索:      上海     海派画家     冯大中    

主页 > 网上展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