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作品欣赏
艺术介绍
展览图集
视频档案
新闻报道
成交记录
联系我们
        观兆基之作,倘概言之,其字尚势、画尚神、印尚质。其书初传欧阳率更,复踪迹二王,及窥堂奥则更思挣脱其藩篱,以雄强之气领之,以潇洒之韵润之,并注入时代精神。故其挥洒之间,尽跌宕起伏之势,得行止自便。其画法乳前人,孜孜矻矻,曾目不旁窥有年,更得白蕉、石伽老人亲炙,务追逸脱,真传神矣。   

        余适批阅《吕览》:“知美之恶,知恶之美,然后知美恶矣!”余怦然心动,阖卷以思,信哉斯言.藉此以观兆基之作,能得其中之三昧矣! 
 
 
 
                                                                钱君匋
                                                                庚午初冬
 
幻灯播放 / 停止播放
《百丈飞瀑》
《标格孤高》
《春晖》
《风华露叶》
《牡丹水仙图》70cm x 45cm
《倚风醉露》




 
         汤兆基,1 942年11月生,浙江湖州人。出身书香门第,自幼酷爱艺术,师承白蕉、钱君匋、申石伽等名师。擅长书、画、篆刻,誉为“身兼三绝”;善画牡丹,誉为“汤牡丹”;篆刻以左手执刀,又称“铁笔左篆”。多次在国内举办大型书画展,并赴日本、新加坡、美国举办书画展和讲学。善以书画融人工艺美术,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设计雕刻大师,创作的高端精品,多次在全国评比中获金奖、银奖。2005年参加“第十五届世界手工艺创造力竞赛”获第一名。曾主编《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雕塑卷》。主要出版有《中国画牡丹拄法、《篆刻自学指导》、《汤兆基书画篆刻集》、《汤兆基印存》、《汤兆基铁笔左篆印存》、.《篆刻问答100题》、《绘画问答1 00题》、《书法问答100题》、《写意画十据招》、《大画牡丹十招》、《篆刻欣赏常识》、  《鉴赏竹木雕》、《竹木收藏》、《收藏辞典·竹木雕》、《紫墨映金》、《花径如梦》、《承脉弘缘》等二十多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杭州西泠印社社员、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研究员,上海漆画研究会秘书长、上海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工艺美术》杂志主编,上海市工业美术设计协会理事长、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市政协笫七、第八、第九届常委,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市人大华侨民族宗教委员会委员。
 
 
 
幻灯播放 / 停止播放
汤兆基
汤兆基、施平

画家汤兆基首提“牡丹学”


2012-06-07 01:44  来源:东方早报网

        国色天香的牡丹一度作为国花的主要候选花,以画牡丹而知名的画家汤兆基也被称为“汤牡丹”,针对当下中国牡丹研究处于零散研究状态的现状,日前他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提出了建立“牡丹文化学”的设想。
 

  汤兆基认为,牡丹有着其他花卉无可比拟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目前中国的牡丹基地洛阳、菏泽等虽然每年举办牡丹节,但仍然处于零散的研究状态,可将现阶段零散研究进行跨学科地梳理和整合,建立涉及植物、园艺、药物、旅游、文学、美术等门类的“牡丹文化学”。
 

  师从白蕉,寄情“牡丹”
 

  汤兆基生于1942年,幼时因肺结核病,一病5年,被人看成是“养不活”的孩子。得病期间,他进不了学堂,孤单度过童年。因父亲喜好书画缘故,汤兆基在父亲保存的古物里琢磨,没识字倒先浸润于欧阳询、赵孟頫、倪云林、唐伯虎、任伯年的字画中。中学毕业进入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黄杨木雕班,毕业后也是顺理成章地被分配到上海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从此走上工艺美术之路。
 

  但就内心而言,汤兆基坦言,他更喜爱书画艺术。在学校的时候就跟着著名画家申石伽学习。在极偶然的情况下,先后被白蕉、钱君匋相中,成为二老的弟子。
 

  1964年,汤兆基参加一次业余书法展时,书法大家白蕉先生去看展览,一眼相中汤兆基的作品,赞其作品有“骨力”。于是由文化馆牵线促成,拜白蕉先生为师。汤兆基回忆其与白蕉先生的交往时说,“白蕉先生很严,他写的王字是最好的,却不让我学,他说现在还是先得写欧字《九成宫》,要做到临写的字与《九成宫》的字重叠在一起能合拢。” 现在,“汤牡丹”画牡丹,画面中往往既有花又有字,且相得益彰,笔法中时时可现白蕉遗风。
 

  8年后,相似的场景再次出现,1972年工艺美术报服务部举办工人篆刻展,汤兆基也有两张作品布置在那。著名书画篆刻家钱君匋先生前去参观,对汤兆基的书法颇感兴趣,认为“风格鲜明”,陪同前去的篆刻家徐云叔几天后就带汤兆基去拜会钱老,拜其为师。
 

  汤兆基说,正是因为在他的人生中出现了像白蕉、钱君匋、申石伽之类的大师,并受到适时点拨,他的艺术之路才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风貌。
 

  “文革”时,因家庭成分问题,汤兆基被阻隔在所有政治活动之外,童年时那种刻骨铭心的孤寂感再次袭来,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传达林彪叛逃事件时,汤兆基被轰出会场,没有资格听。
 

  1980年代初,政治空气松动,汤兆基带着无可排遣的失落和压抑来到山东菏泽,面对的是6000亩一望无垠、肆意绽放的牡丹花,他感到由衷的放松,仿佛10数年积压的戾气于一朝得到释放。一个星期,他不停地画,带去的纸没有了,买了土纸再画。啃着馒头、吃着速泡面画下了几十米长的牡丹花。
 

  其实早在1955年,汤兆基就开始画牡丹的开笔之作,那时汤兆基正念小学,他在市少年宫美术班学习雕塑的时候,隔壁国画班的乔木正在教画牡丹,他看到后,就回家暗自试画起牡丹。
 

  牡丹并不俗,首倡“牡丹学”
 

  “人们只说牡丹象征富贵,文人墨客为表自己心怀高节,总有意无意避开牡丹,唯恐粘上牡丹,落了俗套,这实则是对牡丹极大的曲解。”汤兆基说,如果去仔细梳理牡丹的文化底蕴,早自唐朝始,牡丹就是观赏性极强的花卉,书有描述人们观赏牡丹的盛况,“谷雨三朝牡丹盛开,上自帝王将相,下至里巷小民,倾城而动。”历代文人骚客、画师大匠都对牡丹情有独钟,牡丹既入诗入画,又可作为瓷器及其他工艺美术使用的纹饰。
 

  2003年,年届60的汤兆基意识到自己涉及的艺术门类过宽,若均衡使力,很难在越来越有限的艺术生涯中走得更远。他开始做起人生的“减法”,减去枝枝桠桠,留下最根本的东西,便是聚焦牡丹绘画。
 

  去年,坐落于海湾森林公园的汤兆基美术馆得以正式开幕,展出了数十年来汤兆基所作的,关于牡丹的书法、绘画,以及以牡丹为主体纹饰的花瓶、紫砂壶甚至是钢琴,俨然就是一个立体的“牡丹馆”。在整个美术馆的筹建过程中,汤兆基的脑海中出现了关于建立“牡丹文化学”的设想。
 

  汤兆基说,他希望建立的“牡丹文化学”覆盖庞大的体系,涉及植物、园艺、药物、旅游、文学、美术等多个门类,需要跨学科跨地域梳理、整合其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它应当回答包括牡丹文化的形成、发展、传承、应用在内的全部问题。
 

  “实际上中国有很多人都在研究牡丹文化,只是个人都以自身的专业角度来看待牡丹,而没有人从宏观上来追根溯源,我希望建立起的‘牡丹文化学’能够变简单的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力,向世界去传播中国的牡丹文化。”汤兆基说。
 

  虽然他的牡丹学说刚刚成形,但是念头却由来已久。在几十年如一日画牡丹的过程中,汤兆基认识到,没有第二种花,其历史渊源和对民间的覆盖程度可以和牡丹相提并论。纵使梅花临雪怒放,暗喻傲骨、高节,但就雍容大度而言仍是牡丹胜出。
 

  “牡丹所蕴含的华夏民族的文化质素特别浓郁,一般人以为它俗,其实并非如此,用它寓意中国,以及对未来中国的期待,再合适不过。”汤兆基说,他最爱的是《事物纪原》中所记的那句话:“武后诏游后苑,百花俱开,牡丹独迟,遂贬于洛阳。故洛阳牡丹冠天下,是不特芳资艳质足压群葩,而劲骨刚心,尤高出万卉。安得以富贵一语概之。”





 
运营:上海澳中在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上海澳中在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理科大楼 A楼1708室
电话:021-34280836    传真:021-32201289    邮编:200062
客服邮箱:William.Qiang@aconline.com.cn
热门词搜索:      上海     海派画家     冯大中    

主页 > 网上展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