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拍卖预报

预展时间:2013年7月7日——7月8日
拍卖时间:2013年7月9日(周二)九点半开槌(全天)
联系电话:021-51701200

公司邮箱:customer@qingliange.com
拍卖公司官方网站:
http://www.qingliange.com/index.asp
{/dede:arclist}
市场动态 》
艺术教育 》
艺术评论
马晓鹰:从哲学的角度看绘画
            一句老话这样说:一天不画,自己知道;两天不画,朋友知道;三天不画,大家知道。所以,就像练武和练曲的人,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我们的画笔也不能离了手。  ——马晓鹰
 
            马晓鹰,出生于书香门第,父母都是从事文艺工作,尤其是外公从事书法创作,并取得不少的成绩,这样的家庭环境,从小的熏陶,让马晓鹰在儿时就产生了对书画的浓厚兴趣。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想要找到好的绘画老师也是很难的,一般只能在学校跟随老师学习,可是,学校老师教导的只是皮毛。

           不过,由于毕业之后从事的是宣传工作,还算与绘画有一些联系,也因此打下了自己的绘画基础。上世纪八十年代,师从著名的山水画家王克文老师,那时,他在中西美术学院学习山水画,老师便是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的研究生导师王克文教授。在老师悉心指导下,他和同学们学画理、画法、构图、讲笔墨,还一起到名山大川写生,享受到研究生都未享受到的待遇,几年相处,师生间建立了申厚的感情。为了鼓励他读书、创作,最近王老师特地赠他一批书籍,足足装了四个拉杆箱,还不顾年迈,帮他一起搬运到楼下。

           马晓鹰也同样景仰太先生王康乐先生,对他一生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和浓墨重彩的山水画新貌敬佩不已。可是,虽然他们在画展等场合经常见面,却始终不敢当面请教。1996年的一天,他在《新民晚报》上读到一副楹联,据说是悬挂在苏州留院的。上联:“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论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下联:“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酷爱读书的他,十分喜欢此联,尤其爱“卷中岁月”四个字。忽然一个想法冒出来:“能不能请王克文老师代王康乐太老师求赐墨宝,以为自己书房增色?”

          说到这里,马晓鹰不无深情地说:“当我从王克文老师手里接过太老师作品时,感到沉甸甸的。这正是,学画三十载,师生情意深啊。”对于老一辈的画家,马晓鹰对他们的教导总是铭记于心,尤其是王克文曾经说过的“绘画如同一门哲学,也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转变的,好的画家大多都进入了自由王国,能够肆意表达自己的画意,当然这个过程必然经历了量变质变的规律,也要处理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当然还需要否定之否定。”

          在马晓鹰看来,绘画除了笔墨功夫,还要对线条的把握,绘画如同写文章,在下笔之前,也要谋篇布局,所谓的经营位置。一幅好的作品的诞生,一定是作者在经历了千锤百炼之后才能作出的,他虽然年纪接近古稀了,但是依然对自己要求严格,每天保持2—3小时的创作时间,不断地磨练自己的笔墨功夫,以弥补自己当年荒废的画功。
热门词搜索:

主页 > 新闻 > 艺术评论 >